在中医看来,人体的很多健康问题其实往往源于脏腑功能失调、阴阳失衡、气血不畅。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温热的刺激,有助于调整脏腑功能、行气活血、调和气血、调平阴阳、提升免疫力,改善一些健康问题。因此,现在很多人都通过艾灸来调理身体。
但是,一些灸友在艾灸后,皮肤却起了水泡,这些水泡通常呈现为透明或半透明状,大小不一,有时还可伴有轻微疼痛或瘙痒感。那么,在艾灸后起水泡是怎么回事呢?要挑破水泡吗?
艾灸后起水泡是怎么回事?
艾灸操作不当
艾灸后起水泡,可能是操作不当所导致的,比方说,艾灸温度过高,艾条或艾柱与皮肤的距离过近,艾灸时间过长、艾灸手法不熟练等,都有可能导致皮肤受热过度,皮肤组织的水分达到一定程度的蒸发和聚集,进而引发烫伤性水泡。对于此类水泡,通常还可伴有疼痛、红肿等不适症状,需要及时处理。
展开剩余53%湿气排出
中医理论认为,艾灸的温热效应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、驱寒祛湿、促进湿气的排出。通常来说,湿气过重的人体内湿邪壅盛不能排出,而在艾灸后,湿邪被逼出体外,但由于湿邪性质黏滞,便有可能在皮肤表面形成水泡或湿疹等情况。
气血运行加快、正邪交争
中医认为,艾灸有助于加快气血运行、扶正祛邪。而在这一过程中,正邪交争,气血涌动,有时便会在局部形成“瘀滞”,表现为水泡。
艾灸部位不当
人体不同区域的皮肤娇嫩程度实际上是不一样的,其接受能力和程度也有所不同。那么,若艾灸的部位皮肤较为娇嫩,且操作不当,那也有可能会引起水泡。
身体情况不同
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,比方说皮肤敏感度和耐受性不同,有些人可能对艾灸的温热刺激更为敏感,或者是体质本身较为虚弱、经络不畅等,都容易引起水泡。此外,对于一些阳气偏盛、湿热内蕴的人来说,艾灸后也可能会更加容易起水泡。
要挑破水泡吗?
对于艾灸后起水泡的情况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挑破它。而实际上,是否需要挑破水泡,还需要看具体情况。比方说,对于一些体积较小,且没有瘙痒、流脓、疼痛感染等迹象的水泡,一般不需要挑破,以其自然吸收消退为宜。同时,还应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,避免摩擦和沾水。
而若是水泡体积较大,或伴有流脓、红肿、疼痛等情况,建议及时就医,让专业人士用消毒针挑破,并保持局部卫生,以免引发感染。同时,应避免自行挑破水泡,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炎症反应。此外,还需要注意,若艾灸出现水泡,应立即停止艾灸,以免加重其症状。
发布于:广东省